时间:2014年11月5日
来源:《成都商报》
链接:http://cdsb.newssc.org/html/2014-11/05/content_2141479.htm
内容:
成都商报对话首位女国医大师谈养生
国医大师刘敏如谈经历、谈中医、谈医德,并称国医大师工作室建成后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成都
——谈中医
当好中医首先是个通科医生,然后才是个专科医生,通科“打底”,专科才会更精深
——谈医德
“我没有走偏,我一直照着这个路子走的,当医生,以德为先,做事先做人。”
——谈患者
很多人通过网络去寻求治疗方法,甚至觉得这比医生还要靠谱。她觉得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
——谈打算
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她,预备等国医大师工作室建成后,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成都
刘敏如“素描”
外表:衣着得体、精神饱满,怎么看也不像82岁的人
口头禅:“等我老了……”
养生秘诀:“自在、自律、自为、自信”就是她的八字养生秘诀,要自由,也要有节制,不懒惰,心态也要好
名中医是如何炼成的?
“技术容易学,恪守医德却是长期的”“不建议盲目忌口,有两样东西的营养价值不错,那就是鸡蛋和牛奶”……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对话首位女国医大师、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著名妇科专家刘敏如,带来她对中医的解读,以及讲述数十年的从医史。
刘敏如称,准备将自己经历的医患故事写成一本书。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她,预备等国医大师工作室建成后,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成都。
奔着“公费”
进入华西协和大学学习
刘敏如称,自己一生受的学校教育相对系统完善,哪怕是抗战阶段都没有出现“断层”,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在她身上都有一定的体现。
“其实从小没想过从医,想当法律家、科学家……满脑壳都是‘家’,说到底,更喜欢理科”,刘敏如回忆,高中差一学期毕业时,私立华西协和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理学院招了一班“西南委托班”,目的是快速培养卫生人员,全公费。
她最开始是奔着“公费”去的,进入后发现医学很有学头,可以学本事,也可以服务大众。过了两年多,毕业后她分配到云南,在干部疗养院工作。“跟同学一起坐货车到云南,敞篷的,走了半个多月,看得到盘旋的山,公路像带子一样。”晚上他们露宿小学,打开铺盖就睡。
干部疗养院成立不久,她曾作为基层卫生干部到乡下锻炼。后来又被派去云南大学学习了一年内科、一年营养学。1956年,全国吹起“向科学进军”的新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都可以考大学。同一年,成都中医学院(现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成立,刘敏如作为卫生人员成为第一届学生,回到了成都。
回到成都
师从全国最有名的妇科专家
“要耍就耍,要睡就睡,但连体育都可以考5分,科科满分”,刘敏如说,回到学校的她学习起来轻车熟路。不过,年轻时是调皮的,也没那么爱学习,也是倔强要强的。她跳远还可以,跳高却过不了关,早上又不起来锻炼。结果体育考试时,跳了几次都跳不过,就有同学喊:“哪个喊你早上睡懒觉不起来练嘛。”刘敏如被气到了,心想这个又死不了人,一鼓作气再试一次,居然跳过去了。
毕业后,学校一共留了10个人才,就包括她在内。那时,她跟着全国最有名的妇科专家卓雨农学习,他点名要求把她留下来,“跟了他不久,他就过世了,但他对我影响很大。”提到恩师,刘敏如如是说。
假期中,刘敏如仍旧跟同学们一起到青川、北川,给当地老百姓治疗麻风、结核。爬山还得背着行李,不过她和同学们都很朴实,也吃得苦。山路难走,刘敏如有一次差点绊下山崖,还好被身上的行李吊住,留住一命。
医者仁心
患者不按规定服药,她气哭了
学生时代,刘敏如就试着给人看病。一个90多岁老人的家属,通过亲戚找到刘敏如看病。她诊断后,根据大爷的症状开了一道“葶苈大枣泻肺汤”,事后放心不下,又骑自行车追上门去,额外再添二两补心化痰的白沙参。之后,大爷的病让刘敏如挂心了半个多月,直到有一天在街头偶遇他60多岁的女儿。“刘大夫,可算找到你了”,其女说,大爷服药后吐了半盂浓痰,睡得安稳多了,慢慢好了起来。
假期在青川实践,也发生了不少让刘敏如记忆犹新的故事。有一次,她跟同学们抢救了一个瞳孔都放大了的娃娃。第二天,他们又配了一些药。可妈妈却没给娃娃吃,说那么好的救命药,舍不得,留着下次生病。刘敏如一下就气哭了,结果孩子妈妈承认了错误,反而来哄她。
还有一次,她遇到一位“五心烦热”的病人,手脚发热,只靠脚蹬一块大石头降温,久而久之石头磨得又黑又亮。刘敏如推测是结核,开了一道“阿胶鸡子黄汤”,匆匆离开。半年后,她收到患者家属寄来的感谢信。
刘敏如称,这些经历对她来说,于技术、于品德,都是锻炼。技术容易学,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却是长期的,“我没有走偏,我一直照着这个路子走的,当医生,以德为先,做事先做人。”
她对养生是怎么看的?
谈中医
通科“打底”,专科才会更精深
说到中医,刘敏如认为当好中医首先是个通科医生,然后才是个专科医生,通科“打底”,专科才会更精深。中医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望闻问切,样样都马虎不得。
虽然是妇科方面的专家,但刘敏如却拒绝开一些常见妇科病的药方。她介绍说,现在很流传通用药方,有的病人看自己是什么症状,就根据这个症状来开相应的药物,却忽略了人的体质各有不同,她并不赞成。因为,中医中药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很多人通过网络去寻求治疗方法,更有甚者觉得这些药方或治疗方法比医生还要靠谱。“我遇到很多这样的病人,最后治疗不好,又来求医。”刘敏如说,这种方式更不值得提倡。
谈到中医传承,刘敏如表示,在中医的发展上首先要科学引路,在科学引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过程中推陈出新。中医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后也会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特别的理论体系,这个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发展出的原创医学。
在古代,中医的发展也并不只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是有丰富的中医文献,这些也是一种学习。对于中医人才的发展培养,学校教育不可少,这也是主流。传统的方式不否认,但这种方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
她认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像手工业作坊的发展,容易产生单一、对问题不全面的弊端,而学校的教育在普遍教育上更有优势。这个与传承教育相结合是更好的,否认学校教育和传承教育都是不对的。
提到自己带过的学生,刘敏如如数家珍。她说,自己对学生管得比子女都多,跟学生关系也亲密,甚至连家人、子女都“吃醋”了,嫌她把大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学生上,她就打趣,“谁叫你们不是我的同行呢?”
谈养生
不建议盲目忌口,鸡蛋牛奶营养不错
“等我老了……”刘敏如说这是自己的一句口头禅。“你都80多岁了,还不够老吗?”每次她这样说,家人总是这样反问她。82岁的她,衣着得体,精神饱满,怎么看都不像真实年纪。“自在、自律、自为、自信”就是她的八字养生秘诀,要自由,也要有节制,不懒惰,心态也要好。
谈到养生,在饮食方面,刘敏如不建议盲目“忌口”,她认定两样东西的营养价值不错,那就是鸡蛋和牛奶。常有人说鸡蛋胆固醇高,吃也不要吃蛋黄,遭到了刘敏如的纠正和反对,“每天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人的生命和组织的修复就在于蛋白质的修复,保证基本能量,尤其是冬季。”肉类、蔬菜、水果,都只含有某一种营养,所以要均衡营养,广泛摄取,杜绝挑食。
她也不主张盲目而人为地调节身体,“我们身体的自我调节是非常高级,比如,有人用激素来调节月经,其实自身的调节变化在体内非常的精密和细微,外界的侵入反而打乱了它。医疗很复杂,身体也是动态的,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中药的手段是因人而异的。” 成都商报记者 张漫 实习生 王懿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