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率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学习研讨和教学实践工作。3月16日,学校专题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思政课教师代表喻建军、苏森森、蒋依平在会上发言,分享自己在立德树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方面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坚定政治意识,强化阵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积极作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西方敌对势力步步紧逼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加速实施对中国的颜色革命,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愈加激烈,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青年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蛊惑,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和消极观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作为《思修》和《马原》的任课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就发现一些大学生还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困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存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缺失等问题,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而表现出“空心病”的症状。
我们还要认真探索和思考“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针对“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我想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强烈的阵地意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知识性、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们理所当然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敢于发声亮剑,要善于撒药除草,要大张旗鼓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西方意识形态,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人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希望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全体思政课教师,能够紧紧把握历史的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实现学院跨越式的发展。更希望学校党委及各部门对学院建设和发展一如既往给予关心和支持,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知行有为,不辱使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培养什么样的人,事关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里面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也包括体育和美育)的错误倾向,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我曾经在课堂上和同学们探讨过复旦大学医学系研究生林森浩的投毒事件,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林森浩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非但没有为他本人和社会带来福音,反而沦为杀害同窗室友的帮凶,这虽然只是极端的个案,但仍然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有待加强。中国办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色。正如前任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说:“我们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讲政治,理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准则。
“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回答的比较笼统,只是泛泛地说“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在习总书记将“两个服务”充实为“四个服务”,增加了“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这不但使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完善全面,而且赋予了更加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我作为一名年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负国家、不负时代的殷切期望。
兼职教师 学校党政办公室 蒋依平: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特别是把高校思政工作提到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强调要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整体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所有这些给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以极大鼓舞,同时也让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一是要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高校思政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思政课虽不是专业课,不是“授业”,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某一种人,但它是关于思想灵魂的“传道”,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思政课堂虽小,但要求很高、责任很大。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面对主要是“95后”的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时代呈现出的多样化、个性化等新特点,要提高思政课的出勤率、抬头率,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需要我们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具体说来,思政课教师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要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始终传递正能量;要将教材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价值体系,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变为教学优势,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新教学内容,回应学生期待,解除学生困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要把热心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要利用新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润物无声,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做到入耳入脑,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总之,要上好每一节思政课,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