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设置“思政工作大家谈”专题,组织校报记者站、校园网络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记者联合邀请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欢迎各学院、部门来稿。来稿电子版请传至学校党委宣传部电子信箱:xcb@cdutcm.edu.cn;来稿请注明“思政工作大家谈”。
今天发表的是药学院11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关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内容。
药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紧密围绕学校的“三让”素质教育理念,形成了“一中心两抓手三体系”的工作机制,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心,狠抓学生管理与学生服务,构建“社会-学校-学生”多方协同育人体系,贯穿“研发-生产-使用-流通-管理”全程能力塑造体系,依托“五大品牌活动平台”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药学院学生科科长 辛征骏:学院在辅导员管理上一直坚持以“做学生知心朋友,做学生人生导师,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用专业引领学生未来”为理念,在学生培养上一直坚持“三个一”培养理念,即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康乐观的人、拥有一份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理念。一个健康乐观的人,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锻炼身体、树立乐观心态,用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气神勇敢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份扎实的专业技能,即结合“研发-生产-使用-流通-管理”全程能力塑造体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扎实学习专业技能,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专业基础。学院开办的中药学基地班、院企合作中药学太极班得到了社会、企业和同学的好评。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更新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经过几年实践,学院学生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药学院辅导员、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李游:学院将学生日常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坚持“观念引导,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生日常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引领、事务服务作用,做好学生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抓源头、重结果、强调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做好毕业生教育,有效开展助、贷、勤、减、补工作,做好学生奖励评优和奖学金评审工作,为学生日常事务提供基本咨询,指导学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学风、班风、考风系列教育等活动。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理论教育与实践中体现关爱,在关爱中影响学生思想,伴随着学生从进校走向毕业,我们始终不忘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初心。
药学院辅导员、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黄耀辉:学院学生党建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标,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学院党委与温江区海科社区党支部共同组建校地企党建联盟,并被温江区委授予“两新”组织党建联盟先进单位。在学校的“七一”表彰中,胡庆玲同学成为唯一获得“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本科生。学院组建党建科研团队,探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开展《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调查研究》等课题研究。开展毕业生党员感恩母校系列活动,走访感谢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各职能部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药学院辅导员 袁佳:我们以“廉洁教育常抓不懈、廉洁意识常在心间”为工作理念,始终将辅导员和大学生廉洁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如:组织学生党员到“花语廉心”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入党积极分子手绘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廉洁书签得到《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分团委学生会召开学生干部廉洁自律学习座谈会,学习廉洁自律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组织“履行班委权责,开展群众监督”主题班会等活动都广泛传播了廉洁思想与知识。同时,为促进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选过程更加公平、公开、公正,提前报备评选方案、梳理廉洁风险点并邀请学院纪委委员到场监督,从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培育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清明、和谐、守法”的学生工作氛围。
药学院辅导员、分团委书记 林婧:学院分团委以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基层团支部建设为保障,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导向,以药苑风采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新媒体宣传为手段,构建“四位一体”药学院团学工作理念。学院分团委结合校训开展特色活动,“厚德月”学习雷锋月活动、“博学月”学风建设读书月活动、“精思月”科技活动月活动、“笃行月”社会实践交流月活动。同时,学院分团委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持续推进药学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长期志愿者活动平台建设,5年累计志愿者达万余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社会、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开展中药种植、采摘、鉴定等独具学院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药学院学子风采。学院分团委紧密围绕新生入学、中间年级管理、毕业生离校开展活动,培养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分团委及学生会自治作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学校学院建设。
药学院辅导员 王准:学院就业工作坚持“以建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特色基地为契机,围绕两个中心,按照四化标准,全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就业工作理念。在工作方法上:第一,打造立体化就业团队为就业保驾护航,以专家团队(十余家知名医药企业的高管)、导师团队(专业课教师)、指导团队(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工作队伍教师)队队融合形式开展全程化分类就业指导;第二,创新学生活动营造就业良好氛围,连续五年以学院优质服务季为龙头,成功打造十二类精品活动,将就业有机融入思政、学生日常工作,打造全员化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三,开拓就业渠道建立“内外纵横”全方位就业信息网络,将教师、校友、社会资源有效相结合。2016-2017年我院共举办专场招聘会近百场,发布就业信息23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岗位不仅面向院内还辐射民族医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体育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外语学院等多个学院;第四,开展精准帮扶保障高质量就业,学院坚持在每年4月至6月针对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孤残、少数民族毕业生等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成立专门帮扶小组,分类谈话,定向指导,精准帮扶,通过精准帮扶机制帮扶接近30%的各类困难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保障高质量就业。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药学院辅导员 尹恒: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以“与我同行,创新、创业、创青春”为理念,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为学生搭建更多双创平台。我们举行创业计划大赛,从大赛中选取优秀计划进行培养孵化,邀请校内外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2014级庾洋同学积极创新实践,学以致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四川通江香菇、木耳等菌类种植的实地考察、反复实验研究,对香菇、木耳等菌类进行深加工并设计了香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该项目也在首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获得一等奖,为革命老区特产深加工服务做出贡献。
药学院辅导员 赵萱: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工作是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部分所构成。从上而下的部分,是由学校和学院为主导,打造“一核心、三平台”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体系,即以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基础基地班为核心,以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作为平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我们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中药学基础基地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提高项目,获批经费400万,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打下雄厚的基石。从下而上的部分,则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能力培养计划,是由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本科生自己撰稿自己审稿自己出刊的学术杂志《本草新悟》和科研学术节构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无缝衔接,相互融合,使得我们的本科生整体科研能力取得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百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6.378,同时参与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学生参加教育部药学/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国家级科研学术竞赛,如药苑论坛、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实践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等,获得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成绩居全国医药院校前茅。
药学院辅导员 郭洪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结合学校、学院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中心两抓手三目标”的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即以落实各级各类资助工作为中心,以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提升学生各项技能、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学生乐观心态为目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拓宽资助渠道,设立太极励志帮扶基金,资助金额达到20余万元;充分挖掘学院勤工助学岗位,结合学院特色设置了实验室助理、标本中心助理、药用植物园助理、《中药与临床》杂志社助理等多个岗位帮扶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盲评定方法”,并且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的肯定。
药学院辅导员 张臻: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用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积极帮助学生形成阳光性格,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科有兴趣,对未来有规划。一是坚持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二是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潜移默化让学生对学科有兴趣,坚持兴趣导向,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意识,增强学会学习的能力;三是坚持让学生及早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就业择业能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同时紧密结合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提供必要资助,体现学校和学院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深切关爱,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助学生学业有成,筑学校腾飞梦想。
(图/新媒体中心 周蜀雄 编辑/罗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