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罗娅一行来校交流。学校校长余曙光出席座谈会。
双方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符合企业需求、行业特征及中医药智能化发展的实践型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并分析当前校企对接的难点与解决方向。
余曙光表示,学校经过前期的努力,已成功申请四川省中医药智能装备现代产业学院,但在中医药智能化人才培养、中医药领域与ICT技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学院课程和实践体系仍需提高,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其中,与学校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定制化课程和岗位对接满足行业需求,明确岗位能力需求并反哺课程设计,解决传统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大学也应转变思维,由“学科为主”转向“企业需求为主”的培养模式,将行业最新技术(如AI、大数据)融入实践场景。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方面,还可以探索“1+1+N”联合办学模式(学校+核心企业+生态伙伴),明确校企分工,由学校负责前期通用能力培养,企业承担后期行业专项训练。兼顾校企各方发展需求,通过设立“装备研究院”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罗娅及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前期与学校开展合作交流以及筹建中医药智能装备现代产业学院的相关情况。
对外合作处处长佟枫、资实处处长卞金辉、智能医学学院院长蒋涛、产研院副院长廖婉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文、图/对外合作处 邵兵华 审稿/佟枫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