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教授开展题为《传统如何破局:中医传统学科怎么发表CSSCI文章》的讲座
12月28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刘鹏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传统如何破局:中医传统学科怎么发表CSSCI文章》的讲座,国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任玉兰教授主持。
刘鹏教授从存在的问题、如何选题、怎样书写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强调“传统”并非一成不变,中医传统学科亦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发展自身,中医学者应该突破既往固化单一的写作模式,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刘教授以自身科研经历为例,对学员们科研工作中的困扰已久的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学者要注重学术史的研究,要注重广泛阅读和钻研学术专著的结合,要培养良好的学科思维逻辑,要积累深厚的学科知识材料,以掌握规范的学术表达和发现创新且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随后,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学员魏孟飞分享了他的学习心得。魏孟飞总结到:刘教授循循善诱,通过自己的科研探索和成长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医文融通的经典范例。以讲座四个关键词作总结:一是“传统”,如何看待传统中医、中医传统学科和传统科研方法,并在变化的活态传统中探索出新路;二是“意义”,如何超越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论文而论文,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赋予丰沛的意义;三是“学术史梳理”,这是撰写论文、著作、课题标书的关键部分,是产生问题意识、确立学术坐标的基本功;四是“文献阅读”,这是产生灵感、建立学术史脉络、深入问题域的唯一路径。
讲座结束后,学员积极提问,刘鹏教授都一一给予了解答。刘鹏教授的报告精彩纷呈、视野开阔,为学员们打开了新的科研思路,带来了新的科研方法,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都满载而归。
刘鹏,中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学术史、中医药文化和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医学历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以及广东省社科项目、广州市社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与古籍整理著作10部,代表性个人专著有《黄帝内经通识》《中医学身体观解读》《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等。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南开学报》《中医杂志》等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曾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曾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一等奖(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2017)、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2022)等。
(文:明扬 图:会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