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往事|龚锦文老红军带队峨眉山中药实践
龚锦文老红军带队峨眉山中药实践
■撰写人/曾一林
为适应当时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上中药学课时,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走出课堂到药材产地,一边认药采标本,一边学习中药学。
那是1973年5月中旬,我们班120名学生,在班主任彭永茂、蒲忠国老 师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坐火车到达峨眉站,兄弟院校西南交大派卡车接送我 们到达目的地一中药材宝库峨眉山。带领我们的老师除了班主任外,幸运的是由龚锦文老红军作为我们的带队领导,他老当益壮,处处以身作则,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和蔼可亲,给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
我们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除了有中医学老师雷德明、郭仲夫、谢克庆,中药学老师凌一揆、刘继林、徐治国、蔡佩英、林森荣外,还有党政领导陈彭年、张重郃,马列主义教研室老师余海峰、柯义成,体育老师黄隆清。后勤保障是刘伦全师傅,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为我们的学习与住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的大本营都设在寺庙里。第一个大本营便是峨眉山脚下的报国寺,住下后第二天开始上课,讲解采认药物知识与交代注意事项,然后分成6个小组,由老师们带着我们上山认药采标本。
在完成报国寺的预定计划后,师生们背上行装,徒步上山,依次是万年寺、洗象池、雷洞坪,每到一处都要住下一至两天,一边上课一边采认中药。
在雷洞坪修整后,继续向峨眉山最高峰金顶进发。当时金顶因失火被焚烧,已经成为废墟。在金顶采认中药后,徒步下山回到洗象池休整。休整后继续徒步下山,在九岭岗分开岔路,经九老洞、九十九道拐,到达洪椿坪大本营。在洪椿坪休整后,经清音阁,安全返回报国寺。我们全程边走边采识中药标本。为了节约开支,我们的食品如米、面、油、盐及部分蔬菜(如土豆、南瓜),都是自己扛上去的,师生同吃、同住、同跋山涉水。
老师们一丝不苟地传授认药知识与做标本技术,真的是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学习也特别认真,对每味药的生长环境、功效、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采集到的药材,回到学校后逐一归类制成标本,丰富了中药标本内容。为考核学习成果,老师将标签拿掉,每位学生要回答由老师随机抽出的五种中药标本,要求说出中药的科属、归经与药性,才能及格。
两周的峨眉山中药实践虽是短暂的,但由于有老师们的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收益多多。
值得回味的那一幕幕,至今仍历历在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头脑中,回味在心田里!
撰写人简介:
曾一林,男,四川省泸州市人。197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留校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骨科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和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副主任、《中医正骨》杂志编委。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医名师学术思想传承》暨杨天鹏骨科学派技术专家、四川省杨天鹏骨科学派传承人、四川天鹏长寿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18部,编导出版音像教学片7部,发表学术论文67篇,承担国家和省厅级科研课题7项,获国家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