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往事 | 小中见大、奥妙无穷:膏丹丸散治急重危病
小中见大、奥妙无穷: 骨丹丸散治急重危病
■撰写人/邓世铸
膏、丹、丸、散是中华医术精髓,在诊治疾病的临床运用中因其配伍方 便,药性稳定,便于加工,成本低廉,疗效持久而被世人推崇。因此有“诊顽 疾不外望闻问切,起沉疴多为膏丹丸散”的说法,我通过亲身经历的几件事 例,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约1969年),我父亲邓绍先在右侧腰以下靠近臀部处长有一核桃大小的包块,质软,不红不肿,不痒不痛,父亲认为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核”,多由经络不畅,湿痰流聚而成。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按此思路,自己开药方服用,但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包块还由原来核桃大小长 成鸭蛋大小了,遂到省医院诊治,结论是脂肪瘤,唯一办法住院开刀切除。因父亲有冠心病、高血压遂放弃手术治疗。一次我父亲在与李老(李斯炽)谈及 此事时,李老推荐说可找罗禹田试试,他可能有办法。罗禹田老师(中医界名宿,外科专家,曾任我校外科教研室主任)没在学校居住,幸有我父亲学生陈 治恒老师费心辗转找到罗老师,来家诊断后,罗老师向我父亲“打包票”(表示有把握)说没问题,只是配药还需等几天,几天后,罗老师遣学生专门送药上门,是用黄色油纸包着的约两斤重的浅咖啡色粉末状的散剂,有一股说不上是香还是臭的浓烈药味。来人特别转达了罗老师对用药和调药的要求,每晚临 睡前敷药一小时,前七天敷药需将包块顶部亮出,以后便全部覆盖,最奇特的是调药不用水,也不用酒或醋,而要用新鲜的大葱切成葱花与药一起调成糊状敷用,我们遵医嘱用药约半个多月时间,奇迹出现了:包块变得更软并逐渐缩小,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包块竟完全消失了,只是皮肤上留有一块浅紫色的痕迹,没过多久也全部恢复如初了。后来听我母亲讲过,我父亲曾问过罗老师,这包药的组成是否由一些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之药组成,罗老点头称是,但他强调说药中所用药引子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问及药引为何物,罗老还调侃我父亲想抢他饭碗,笑而不答。
借用罗老这药引子引出另外一段往事,这是我亲身经历。儿时顽皮从树上摔下,致左手尺桡骨远端骨折,母亲带我找到她在中医附院的同事,骨科主 任、杜氏骨科的掌门人杜琼书老师。杜老亲自为我接骨复位,并用夹板固定,她还吓唬我说起码还要痛一个月。虽是玩笑话,但骨折复位后,手肿胀疼痛却 并未减轻,加之夹板固定,睡觉翻身也不便,辗转一夜未能很好地入眠。杜老第二天送我母亲一白色小瓷瓶药粉,让我服用,并嘱每次用量不宜过多,用一双筷子头头撮起一撮即可。回家打开瓷瓶,一股奇特的香味散发出来,这是杜 氏骨科家传秘方,由三七、麝香等组成,当天服用后,便让我体会到什么叫神丹妙药,到晚上骨折处肿胀疼痛感明显减轻,一周多一点,肿胀疼痛感尽消。
除这两件中药散剂妙方奇特的事例外,还有一例用中医外治熏蒸法治急重危病产生独特疗效的事例。当事人吴老师是我一个长辈的朋友,这位毕业于名 牌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曾做过大报的编辑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做 中学语文老师。他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凭他雄厚的古文功底和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托亲戚朋友寄,自己购买,收藏了不少中医药典籍,一有空闲便手不释卷以中医药书籍为伴去打发那寂寞难耐,苦不堪言的日子。很快他便融会贯通,当地百姓有个头疼脑热,他便热情为其诊治,有时还送药送钱,没几年以 他的学识、口碑,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名医和主心骨,有什么事或生了病都 愿找他。一天他正吃晚饭,匆匆来一壮汉求助于他,原来是壮汉妻子在家生小 孩,小孩生下来了引起大出血,人已昏过去了。吴老师一听情况,告诉他产后大出血是急危重症,得赶紧送县医院才行。这壮汉见他推辞,扑通跪下就是不走,无奈只得随壮汉赶往他家中,到了观察产妇已意识模糊,一家人围着她苦求吴老师救命。情急之下,他想起《备急肘后方》中所载中医外治熏蒸法可治产妇血晕,急忙叫壮汉找家中镰刀、锄头之类铁器,放灶膛里猛火烧,直至烧红,一边找来一小木盆接着,扶产妇坐起,取出烧红锄头将放瓢里的醋朝锄头浇去,顿时一股浓烈的醋酸蒸汽喷涌而出,趁势对着产妇鼻子熏蒸,不一会儿产妇便苏醒过来,立即嘱咐家属速送县医院,最终转危为安。这就是中医外治法的奇特之处,疗效迅速,尤其对急危重症更能显示其治疗之独特,难怪古文有“良丁不废外治”之说。
这几件事情都是我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虽已过去多年,仍深深刻在 我的记忆之中,中医药不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为 解除病患痛苦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审时度势,变化莫测的“配伍有君臣佐使之分,用方有大方小方之别” “处方如布阵,用药如用兵”的韬略往往小中见大,奥妙无穷。透过这几件事例,一方面表达对博大精 深的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叹,同时让同学们通过这些事例来分享和感受中医 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受到一些启示,这对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 热情,明确前行目标应该是有所裨益的。“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 不能至其得”,愿我们的同学们在传承弘扬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道路上博学、精思,砥砺奋进!
撰写人简介:
邓世铸,男,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退休人员,在学校工作40年,曾先后从事校报编辑部编辑、记者和《中医药信息报》编辑、记者工作十余年,多次获省、市及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后在高新西区校区管委会、后勤基建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至2017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