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招生简章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专业介绍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依托中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拥有一支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和前沿实验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学科交叉特色和前沿技术优势。该微专业以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前沿技术交叉融合为主要培养方向,通过搭建多学科交叉课程模块,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专业负责人:刘燕,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用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功能。现任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青年学者(A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自然科学类)、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等。
二、培养目标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旨在培养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前沿实验技能并重的学生,了解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强化科学创新思维,能在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创新、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微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
1. 初步掌握本草基因组学、现代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医药专业知识、技术和科研思维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一)招生对象
全校范围内于2024年秋季学期进入大二阶段,有一定生物学基础,以及攻读研究生学位愿景的本科生。
计划招生20人。
(二)招生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品行表现优良。留学生还应对华友好,遵守中国法律。
2. 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3. 每名学生可申请修读多个微专业,但单次报名只能申报1个,待修读完成后方可申请下一个专业。学生主动退出微专业学习者,可给予一次机会报名修读其他微专业。
五、修读方式
学制:2年。
授课方式: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起止周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理论 |
实践 |
线上 |
线下 |
||||||||
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前沿创新实验 |
2 |
36 |
18 |
18 |
6 |
30 |
3 |
2-13 |
秋季 |
考试 |
|
医用分子生物学 |
2 |
36 |
24 |
12 |
0 |
36 |
3 |
2-13 |
秋季 |
考试 |
|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 |
2 |
36 |
21 |
15 |
0 |
36 |
3 |
2-13 |
春季 |
考试 |
|
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训 |
1 |
18 |
18 |
0 |
0 |
0 |
3 |
2-7 |
春季 |
考试 |
|
医学数据挖掘案例与实践 |
1 |
18 |
18 |
0 |
0 |
18 |
3 |
2-7 |
秋季 |
考试 |
|
前沿实验技术应用与实操 |
2 |
36 |
8 |
24 |
0 |
24 |
4 |
2-10 |
秋季 |
考试 |
|
本草基因组学 |
2 |
36 |
36 |
0 |
3 |
33 |
3 |
2-13 |
春季 |
考试 |
|
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实例 |
1 |
18 |
18 |
0 |
0 |
18 |
3 |
2-7 |
春季 |
考查 |
|
六、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一)学分认定
学生按要求修读课程,参与考核,所获学分不可转换为主修专业学分,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修读课程不参与本人保研排名、不计入学业预警;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影响其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其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
(二)证书授予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环节,并通过考核者,可提交结业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颁发微专业证书,具体时间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确定。
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七、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一)招生时间
2024年8月5日开放报名系统,8月21日24点前截止。
(二)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学生本人登录教务管理系统,通过“报名服务”——“考级报名”——在手指标记处点击“报名”——选择拟报的专业——核对报名的专业,并勾选“我已确认身份信息、照片信息无误”——“确定报名”。
八、微专业课程费用
高阶创新类微专业:按照100元/学分收取修读费用。
九、微专业课程简介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围绕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贯穿生物医药“通识理论-前沿交叉学科-创新思维与能力-高阶实验课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科学研究全过程教学,从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创新实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生物学通识课程出发,到本草基因组学前沿交叉学科的理论教学;从科技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到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前沿实验技术应用与实操的高阶实验能力培养,再到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实例、医学数据挖掘案例与实践的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积极探索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传授知识为本”转向“培养素质为本”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和人才质量。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图。
图1 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前沿生物医药微专业共设置8门课程,总计13学分。
1. 前沿实验技术应用与实操,课程负责人:张三印教授。前沿实验技术应用与实操是一门介绍中医药研究中的基本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和生物评价测试技术的课程。该课程详细介绍了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核磁波谱共振、高内涵成像、生理机能测试、膜片钳、小动物活体成像等技术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应用,并且安排了相应的上机操作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分析测试技术和生物技术技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
2. 本草基因组学,课程负责人:宋驰教授。本草基因组学是涵盖药用生物多组学研究和中药与人体相互作用多组学研究的综合性学科,交叉融合传统中药学和现代生物学理论,在获取基因组和基因遗传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因功能的研究解读传统药物的生物学机制,从而解决中药研究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本课程全面、完整地阐释本草基因组学的产生、发展和前景,论述了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本草基因组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内容。为学生搭建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
3. 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实例,课程负责人:陈伟教授。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生物信息理论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思维,并能掌握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领会采用信息学技术分析和挖掘生物医学数据的基本思路。
4. 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前沿创新实验,课程负责人:徐彬杰博士。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分为基础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部分,且理论与实验操作结合,力争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了解和熟练掌握对应的基础理论。通过讲课,将向学生介绍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此外,此课程将结合基础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加强基础理论的应用方式,来综合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综合、记录、绘图等基本技能。
5. 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负责人:谭春林博士。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新理论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渗透进入生命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全面推动生物学和医学向各个方面纵深发展。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的调控、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的基本方法、基因克隆与基因体外表达、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疾病产生的分子基础、基因诊断的原理与应用、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6.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课程负责人:潘媛博士。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是一门具有中医药自身独特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性新兴学科。该课程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将中医药学、生物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融为一体,介绍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的概念、性质及范围等,诠释了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思维原理、实验设计、实验准备、技术方法、操作规程、数据处理、影响因素:阐明了中医药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地位、作用与局限性:整理和总结了中医病证结合与证候动物模型、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各科、中医方药、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方面研究的具体动物实验方法,以及新技术在中医药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7. 医学数据挖掘案例与实践,课程负责人:康娟娟博士。课程从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医学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决策树模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类、关联规则等,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提高学生对医学科研数据的深层次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8. 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训,课程负责人:刘燕教授。课程通过生物医药科研概述与前沿、生物医药科研思维方式、生物医药科研选题、生物医药文献检索与阅读、文献分析与应用、科研课题设计的要素和原则、科研课题设计、科研项目申报、生物医药科研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阅读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十、咨询方式
微专业招生咨询QQ群:69668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