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发现中医之美
转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94972192589814&wfr=spider&for=pc
大医精诚今犹盛,古方药香溢蓉城。辩证唯物思想、著名医家典故、本草炮制技艺、养生导引功法、古代传染病防治……传统医药文化的精华向观众娓娓道来;殷墟龟甲、马王堆缣帛、天回竹简、武威木牍、龙门石刻、敦煌卷纸、明清线装古籍……千年医书隔着时空徐徐展开;满城汉墓灌药器、何家村窖藏药盒、西夏文药方抄本、夏颧墓手术器具、清宫御医药方……珍贵文物揭开传统医药神秘面纱。
9月17日,成都博物馆2021年大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启幕,为观众展现一个视角独特的中医药历史,一个蔚为大观的中国传统医学世界。该展系国内首个历年出土中医药文物荟萃特展,系统呈现了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展览整合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全国数十家单位的近百件一级文物在内的300余件(套)展品,通过金、玉、木、陶、瓷、漆等材质类型丰富、年代跨度较大的中医药文物,并全面反映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展示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价值,通过巧妙设计的展陈,深入浅出的阐释,引领观众探索中医之美。
展厅
岐黄之道 天人之际 尽显中医博大精深
展览分为七个单元:序厅、“天人合一: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仁心仁术: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症下药:本草与方剂”“手到病除:针灸等非药物疗法”“防患未然:疫病的防治”、尾厅。分别展示了古代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和中医药的哲学理论;古代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中医在本草及方剂上的诸多成就;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砭石以及治疗外伤等方法;古代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传承发展的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在海内外取得的创新发展成果。
从史前骨针到明代针灸铜人像,从晚商甲骨文到民国古籍,展览以医学的理论到实践,以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对中医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和展示,阐述了中医药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展示了安阳殷墟、长沙马王堆、成都老官山、西安何家村在内的多个重大考古发现成果。
安阳殷墟甲骨上的“疒”与“疫”字证实了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区分不同病种。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天回医简”被认为极可能是古代神医扁鹊医派的失传医书,是现存最早的医学专门著作,打通了汉代医学传承的一大关键环节,扁鹊经脉医学由齐入蜀,对中国医学作出重要贡献。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养生方》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养生学的文献之一。举世瞩目的敦煌文书里,存有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也存有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疒首、疒目”卜辞龟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动脉影/摄
清佛手式铜熏炉 必赢体育app下载,必赢体育博物馆藏 张羽腾/摄
展览将一个个中医学界如雷贯耳的医学“大牛”带到观众面前。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在教科书上出现的千古名医,其背后不仅是传说和故事,还有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人类福祉孜孜不倦的求索。
创新设计 营造氛围 一展一问
联通展厅内外此次展览平面仿照中医馆的布局,意在贴近现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认识中医药在生活中的模样,并在展线上做了突破。不同于以往的一条流线走到底,这次各个空间采用同进同出的流线,实现反复参观。观众站在通道可以一眼看到每个单元的标题,让观众迅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前往游览。
为突出重点内容和文物,展览初次尝试局部吊顶,使天、地、墙融为一体。用投影、吊装等不同形式营造展厅氛围,突出展品内涵。形式设计上尝试用新颖、轻盈、通透并能突显中医药气质的材料,使形式更好地配合内容,吸引观众注意。
配合展览还开发了互动展项,寓教于乐,注重陈列空间人与物的对话交流,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展览首次推出成都博物馆“一展一问”互动活动。自本展起,成都博物馆将以每个展览为基础,面向观众征集与展览相关的问题。观众无论是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是对医药文化好奇,只要与展览相关的问题,就可以用“一句话”的形式,在“成都博物馆”的官方平台(知乎、微博)留言或私信,成博将对观众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一句话”快问快答的形式和观众互动。除了“一展一问”外,成都博物馆还将邀请名医名师开展清宫医药、考古出土医简、养生文化等多种主题的讲座活动,深入浅出地科普中医药学。
此次展览通过对珍贵展品的解读,为观众呈现中医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诠释中医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讲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中国智慧。站在文化万潮奔涌的今天,以一场精心准备的展览,回望历史发展脉络,提振中医事业。
展览将展至12月12日。
(编辑/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