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五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为实现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中央红军分两路前进。其部署是:红3、红8军团为右纵队,经保和圩、青和圩向嘉禾方向前进;红1、红9军团为左纵队,经梅田向临武、蓝山前进;军委第1、第2纵队及红5军团为中央纵队,随后跟进。至25日,红军从道县和水口间全部渡过潇水,随后为了调动敌人,寻机渡过湘江,以一部兵力西进永明(今江永)。桂军副总司令白崇禧为防红军攻取桂林,令其主力南移至龙虎关、恭城一带,阻止红军西进,并防止蒋军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州、兴安一线守军兵力比较薄弱。据此,中革军委于25日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27日,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次日,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此时,后续部队距湘江渡口仅80余千米,但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渡口。此时,国民党“追剿”军第1路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2路进至零陵(今永州)、黄沙河一线;第3路进至道县;第4、第5路进至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红3军团奉命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构筑工事,阻击国民党军。
28日,桂军第44师在炮火掩护下,从灌阳向新圩之红3军团第5师(欠第13团)前沿阵地发起进攻。第5师凭借有利地形沉着应战,奋勇抗击。桂军正面进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从侧翼迂回,第5师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桂军第24师及第7军独立团投入战斗,并有飞机支援,战斗更加激烈。红军与桂军展开白刃战,但终因力量悬殊,第二道防线被突破。30日,红5师奉命撤出战斗,新圩由红6师第18团接防。
在新圩阻击战开始的当日,“追剿”军第1路(湘军)3个师从全州南下,企图控制湘江各渡口,将红军拦腰截断。傍晚,红1军团第2师警戒部队在鲁板桥与湘军第16师交战,随后退至脚山铺阵地。29日,红2师与湘军激战。30日,红1师赶到脚山铺,与红2师一起打退湘军数次进攻,予以重大杀伤,红1、红2师也遭严重损失,部分阵地被湘军攻占。入夜,湘军迂回侧击,红1、红2师为避免被分割包围,先后退至夏壁田、水头、赤兰铺、白沙铺一带。12月1日凌晨,中革军委命令红1军团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阵地,以开辟西进的道路。拂晓,湘军在飞机掩护下,采取正面攻击与迂回包围的战术发动猛烈进攻。红1、红2师奋力拼杀,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于17时前渡过湘江,向西延地区前进。29日晚,驻兴安县光华铺之桂军第43师和地方民团向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飞龙殿等阵地发起进攻。第10团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打退桂军多次冲击,并趁夜暗主动出击,守住了阵地。30日,桂军改变战术,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主力沿湘江西岸向界首之红4师第11、第12团侧后攻击。经过激战,第11、第12团于12月1日中午撤离界首渡口。
12月3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进入西延地区。脚山铺至界首间湘江两岸被湘、桂军控制。此间,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牺牲。在新圩、脚山铺、光华铺阻击战的同时,担任红军总后卫的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阻击“追剿军”第3路的追击,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该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18团余部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但此役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连同前三次突破封锁线)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包括非战斗减员)。